周碩倫 Adam老師的創新部落格

2011年3月23日 星期三

【培訓】面對兩岸人才荒,HR部門的關鍵時刻


中國大陸雖是世界上人數最多的泱泱大國,但過去幾年來缺工潮沒有間斷過,近年隨著產業與經濟型態提升,這個國家所需要的人才素質也正在改變中。

這兩三年我奔波於北京、上海、深圳…等一級城市,與台北、新竹、台中...地區為不同的企業進行培訓,深深感受到的是中國市場已由出口轉為內需,內地城市崛起,經濟版圖正由沿海移內地,隨之的是,人的移動,與人才職能提升的需求。大陸市場不但吸引全球的頂尖企業蜂擁至此,也帶動對優質人才需求若渴,不論是外資企業、陸資企業還是台商企業,在大量招聘優秀員工的同時,也努力透過不同型態的培訓提升人員素質。


以下這一篇文章轉載自遠見雜誌20113月號,值得台灣的企業主與HR朋友們一同思考,如何在人才西進的風潮中,擬訂出更好的育才、留才對策。


十二五規劃期間(20112015)的大陸服務業,孕育著巨大機遇,很快就會變成一塊人才的磁鐵,吸引許多台灣服務業的精英去工作。

     大陸舞台大,能看到「空白的市場在手中建立起來」的成就感,相當令人心動。

     究竟哪種人適合登陸,投入服務業呢?很多台商和人力資源專家,對於這個問題的答案,眾口一致:「大將型和打天下型的台灣人。」

     大將型人才,負責企業內部核心的經營管理,到大陸的職務,通常是協理、副總經理、店總以上,大多在台灣工作過1020年不等。

     打天下型的人才,大多為專案管理、業務銷售、行銷企劃等,或是具備某種特殊專長的台灣高材生,目標是協助企業攻占大陸的內需市場,職務多為總監、區經理等,台灣工作經驗平均57年。

     當大陸成長由出口轉內需帶動,中高階服務業人才在大陸的機會也隨之倍增。

管理人才本土化,台灣人擔任總部職位

     不過,另一個殘酷的現實是,即使是正計畫拓展大陸內需市場的台灣企業,也不傾向雇用台灣的年輕人去大陸當店長。

     金鷹國際集團董事長王恆分析,店數在十家以內的初期階段,企業會搭配資深的台籍幹部,建立起企業文化及管理考核機制,但等到超過十家,便會適度引進大陸管理人才,逐步在地化。

     這似乎是服務業台商在大陸發展的必經之路。以王品集團為例,台灣人目前在大陸王品只會有2種職位,一是協理以上的部門主管,一是技術人才,譬如西餐廚師。

     「一直從台灣招募人才,很難本土化,」王品集團副董事長陳正輝說,如果一直從台灣調人,大陸員工會覺得自己在集團裡升遷沒希望,士氣自然打折扣,所以近年來王品減少了移轉台灣人到大陸。

     再像大陸女鞋龍頭達芙妮,雖是台灣人創立的品牌,5000家門市的店長和銷售人員均是大陸人。

     達芙妮國際控股主席陳英杰表示,台灣人只擔任總部的職位,以及香港、韓國的境外幹部,或是重要的系統性專業人才,如財務、IT、人力資源部門的主管,才會由台灣人擔任。

     「不過,台灣年輕人不適合到大陸當店長,開店創業倒是可以嘗試,」看過不少台灣年輕人在大陸創業成功的開億鈑金總經理彭吉平說。

達陣型、有整合能力人才受青睞

     登陸從事服務業,需要具備哪些能力與特質呢?

     根據104人力銀行在201010月所做的「企業兩岸布局大調查」中發現,企業最心儀的西進A咖人才,為具備「執行力與解決問題能力(40.4%)」「企圖心與積極態度(38.5%)」「創造力與創新能力(26.2%)」

     104人力銀行公關經理方光瑋分析,中國大陸變動速度快、又是全球兵家必爭的市場,全球500大企業就有480家在大陸設立公司,因此台資企業在聘雇赴陸員工時,會優先考慮能臨機應變、有彈性、能達成公司目標的「達陣型」人才。

     以成都旭陽房地產開發為例,營收持續成長,讓這家台資企業需要擴編。「現在需要的人,是能帶一個團隊的中高階主管,」成都旭陽總經理張錫鑫描述心目中的理想人才,應該是具備行銷概念、EQ,「還要能像陸軍一樣在地纏鬥,因為得跟各界人士打交道,要懂得如何危機處理、解決糾紛。」

     簡而言之,「擁有整合能力」者,馳騁對岸職場比較有優勢。

     法藍瓷今年也計畫在台灣再找30人,擴充大陸的行銷團隊,職務包括行銷企劃、公關媒體和門市經營。「我要的是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的人才,」法藍瓷大中華營銷中心執行長陳麗紅說,大陸很大,一位經理人光是管一個片區,面積就比台灣大好幾倍,多元化人才比較能勝任。
    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